第二十一章:长安夜景-《大唐说书人》
第(2/3)页
头陀急忙地拉住奔跑的烈马,车猛地停止,车内的人纷纷咒骂。
“烂头陀,怎么会事?”说话的人拉开了厚厚的车帘,看到了拦路的和尚,又问道:“你认识?”
别人看不见这和尚的高深,但是烂头陀看的明白。这拦路的和尚全身佛法,已经能渲染全身,做个金身罗汉了。
紧接着后面的马车都停了。郑希留在后面问着:“怎么停车了?”语气中带着点恼怒。
但是前面没人应声,静悄悄的有些死寂。
郑希留正要下车,郑明祖拦住了,他作为四镜的修士,自然什么都瞒不过他的眼睛。
不止是拦路的圣僧,还是已经迷失的供奉。
他起身下车,并没有让人跟随。两个儿子被留在了车里,然后招呼赶车的管家,赶紧从别处离开。
独自一人缓缓地向前面走去,路过了头辆马车,看着已经昏睡的供奉,没有说话。
玄奘咧嘴一笑:“我心善吧?一个也没杀!”
“但是他们以后只会疯疯癫癫的,神志不清。”郑明祖很平静的说着。直到感觉到后面的马车都走了,这才看向玄奘。
“你为什么要回来?”
问的是玄奘,郑明祖很不理解,这个看起来精明一世的和尚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出手。
“我要传佛法啊。”理所应当的语气,让郑明祖无话可说。
“所以太宗还是选择了你们是吗。”郑明祖失望的摇了摇头:“多说无益,我看看你西行修的佛法多高深吧。”
然后祭出了自己的法相,一位身穿儒袍的少年人,手持论语,口中若有声音。
“都不试探试探的吗?真无趣。”又灌了口酒,然后身后显出了一个巨大的罗汉法相,金光灌顶。
一手酒,一手肉,瘫坐着,笑眯眯的,开怀大笑。
“圣人语,非我族者,其心必异。斩异族。”少年人手里不再是书卷,而是青铜剑。古时儒家读书人游学之时,必配宝剑,斩尽天下不平事,浩然长存。
“佛祖云,酒肉可不忌,莫忘渡世人。放屠刀!”西方有寺名雷音寺,有个俊美和尚徒步十年才找到。一路上为了活命犯了杀生戒,一朝得道。劝诫世人放下屠刀。
儒家少年一剑斩在了佛家金身之上。佛家罗汉稳坐其中,笑看有缘人。
数十年前,儒家势大,到处打击佛法的宣扬,佛家苟延残喘,直到太宗的登位敕封玄奘为御弟,这才有所缓解。然后玄奘为了得到最公正的佛法,徒步走向了西方佛教发源地,辩法学法。
这是儒家欠了很久的一次战斗,不为世人语。
不良人的大院里,几人还在缠斗,王安宁傲立在雪中,不知在想些什么。
场上不良人都受了命令,出去协助别人抄家,斩妖。至此屋内就剩下了王安宁还有谢弘安。两人谈笑风生,好一副少年朝气。
“他们都说三哥是狱门余孽,这狱门又是何方门派?怎么没听说过。”王安安发问了,看着场上的神仙斗法,自己却只能干看着,幸好还有谢弘安的陪伴,不然自己得无聊死。
谢弘安现在想了一下,又似乎觉得这不算什么秘闻,便脱口而出了:“昔年长春道观分为两宗,一是仙庭,神仙修道,静坐修法。二就是这狱门,学兵家之术,杀伐乱世。后来唐朝结合天下门派,围攻长春道教,这事你应该知道的。”
长春道教天下第一,门内五境四镜高人极多,又得大隋得支持,江湖上无一不尊其第一。
现在的皇上,当初的燕王,徒步游走各大门派,一一说服,让所有的门派都放下芥蒂,然后围攻长春教,这才使长春教灭亡,瓜分其上千年的秘宝,秘籍。至此再无长春。
“这么说来,三爷也是长春教派的人了。”王安宁这才明白了狱门的意思。
“就连现在的不良人,六扇门,都是为了限制各大门派,这才匆匆建立的,不然为何动用这些江湖草莽,门派罪徒。”谢弘安接着道出了背后的秘闻,这些都是王安宁不知道的。
“但是吧,形式严峻,天下门派多如过江之鲫,又那是这些人可以管辖的?”
“不说小门小派,就说江湖上最广为认知的。剑南道青城派。江南道的道家总坛,什么茅山,龙虎山。淮南道蜀山。等等朝廷怎么可能管得过来。”谢弘安说出了悲催的事实。
而王安宁则在心里想着:只怕人家皇室更加顾忌你们这些地方大族吧,什么范阳卢氏,陈郡谢氏,清河崔氏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