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一章 冷清-《锦华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还不知道自己前世身份时,他曾怀疑过这三个人的关系并不如史书中描写得那么融洽,后来从师父那里得知鸿山书院的遭遇之后,更坚定了这一点。

    他知道文定年并不是一个道德纯粹高尚的人,他一辈子都在妄想一个他不该妄想的人,甚至将这份执念隔世传给了他,纵使他自以为半分情绪不漏,兴许那多疑的帝王已经疑上了他……

    当年的赵华是不是也同现在的程锦一般,意气风发地谈论着家国大事,平定天下的大计,让身为师弟的他钦羡仰慕……

    他目视前方,思绪毫无目的地神游着,马车里的声音依旧断断续续地传来。

    “太平盛世,先有仁君,后有文臣安民,武官护国,一文一武,张弛之道,若是一味重文轻武,视武将为武夫,久而久之,男儿便失了血性。你瞧我们大梁,如今原本大好的男儿一个个都学那文官清谈,朝廷失了英武之气,百姓失了血性,谁来保家卫国?”

    程夫人点头,“我小时候在汝阳县时,还常有百姓殴斗,这些年越发少了,一个个都打起嘴皮子官司,那昂藏七尺男儿遇到不平事儿时,只会哭哭啼啼地叫骂,还都说是教化有功,要我看百姓被人欺辱时不敢挥起锄头捍卫家族,国家遭受外辱时,怕也不会有人舍生忘死为国尽忠。”

    “开国初年的读书人虽学圣人经义,但也十分悍勇,我看这些年读书人也不再谈骑射功夫,全都在那纸面上做文章,二哥和阿远怕是连校场都不曾去过吧?”

    程夫人头疼地摁了摁眉心,“他们俩就是文不成武不就的,我原先想着若是他们不会读书,便送去军中磨砺一番也好,结果请了个武教习回来,没教他们几日,便哭爹喊娘的,不肯再去,真是半分苦也吃不了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日子好了,平日不必吃苦,自然也不愿自讨苦吃。莫说是他们这样富贵出身的公子哥儿了,便是寻常百姓都不情愿去吃那苦。”

    “我听说甫开国那些年,读书人个个都是文武双全,当年的文相也不是一介文弱书生,真真是文能提笔安天下,武能上马定乾坤,如今这风气啊……”

    明知道偷听程夫人母女的私房话不好,可在前头的文绍安还是不由自主地动了动耳朵,想要听听程锦会在别人面前怎么评价文定年,可是等了许久,只等到了一声浅浅的叹息。
    第(2/3)页